手機版 歡迎訪問看報網(www.lv4444.com)官方網站
導語:
還記得數年前中國游客到海外“爆買”電飯煲的歷史嗎?2016年,日本電飯煲的對華出口額達33億3700萬日元,是2007年的23倍以上。在主力廠商較為集中的日本關西地區,面向中國的出口占總出口的90%多,這還不包括中國游客在日本“搶購”的那一部分。有媒體甚至報道,在東京的著名電器街秋葉原免稅店,售價1萬多元人民幣的電飯煲每天能賣出幾十臺,一個游客一次買兩三只智能馬桶蓋,買主主要來自中國……
然而短短數年時間過去了,這樣“刺痛國人”的情況卻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就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么?
日前,跟隨主播的鏡頭,我們走進美的全球創新中心和美的電飯煲超級工廠腹地,揭開人們心中的疑惑。
中國文化歷史源遠流長,稻米的前世今生同我國特有的農業體系、生活習慣、加工方式等緊密相連。每一粒米中不僅凝結著勞動人民的辛勤與汗水,更是蘊藏著人們的祝愿與期盼。
走進美的全球創新中心,一支超200人的研發隊伍在這里為電飯煲忙碌著,身著白大褂實驗服的工程師們有條不紊。
在健康美味研究實驗室門口,有一張地圖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健康美味技術負責人李晶博士介紹說,這就是美的研發團隊花了15年時間,研究的“美的大米地圖”。為了研究怎么把米飯做得更好,怎么讓煮出來的米飯粒粒分明、晶瑩剔透,美的先后投資1200多萬元建立了健康美味研究實驗室。在過去的15年時間,他們橫跨15000公里,實地采集了1000多種大米,對每種大米進行1000次以上的烹飪研究,在實驗室模擬低海拔、嚴寒氣候、高原等嚴苛煮飯條件,才繪制出了業內首張大米地圖,搭建包含1400種米種的烹飪數據庫,凝練出8大類米種烹飪曲線,實現“一米一曲線”,讓全國各地的用戶都能做出同樣香甜的五星好米飯。
美的烹飪智能控制技術負責人任蓬勃介紹說,烹飪電控實驗室需要對所有的電飯煲新品進行各種摸底測試,比如米飯烹飪曲線調試和產品性能測試,米飯加熱階段需要精準控制火力和時間,這對米飯整體的平整度和均勻性起著關鍵的作用。正常來說,美拉德增香反應是溫度越高越好,但是溫度過高會讓米飯焦糊、口感干柴,最佳的米飯口感應該做到既香甜又潤口,我們對此做了很多研究,最終發現131℃是能夠實現兩者平衡的最佳溫度。在智能軟件控制算法方面,他們研究了立體加熱動態控制技術,實現了熱場均勻性控制。
美的赤炎電飯煲搭載了行業首創的赤炎雙熱源技術,不僅采用了底部碗狀立體IH加熱,同時在上蓋增加了131℃的IH熱源進行高溫補炊增香,不僅能讓米飯均勻受熱充分,還能減少開蓋回流水,輕松煮出香甜好米飯。
“看似一個大家天天可以吃到嘴里的米飯,其實背后隱藏著工程師各個細節的探索。”任蓬勃介紹說。
自1994年首臺智能電飯煲誕生,美的便踏上了長達30年的電飯煲創新征程。“30年來美的品質整理了中國電網、海拔、水質、米種、用戶使用偏好等基礎數據;基于這些數據品質制定了超190項相關的標準。以米飯性能標準為例,我們會考慮極端條件和極端環境下,比如在高原、高/低電壓、高/低水溫、快速溫變、高低氣溫、凝露、沙塵、油煙、淋雨等環境條件下是否能煮熟?是否會溢出?是否會燒焦?產品要全部符合這些標準才能投產、制造。”美的烹飪品質部長劉益祥介紹說。
走進全球最大的電飯煲超級工廠,整個園區總占地面積34萬平方米,相當于500個足球場。
“過去人們去國外專門購買電飯煲的新聞,刺激我們不僅在研發技術上加大投入、實現行業領先,生產端也打造了高端飯煲的品質智能化線。”美的烹飪總裝分廠廠長吳正剛介紹說,為了能做出更高品質的電飯煲,他們從零部件的生產源頭開始,核心部件都在行業領先的美的烹飪總裝分廠實現全自制;關鍵崗位需要進行專業培訓、持證上崗,每個崗位配備人臉識別,一旦有人員不匹配或緊急離崗的情況,整條產線將自動暫停,防止出錯。所以,咱們總裝每個工人都是專業的技術人才。同時,每臺產品的關鍵部件都需要掃碼,將產品檢測數據自動采集、錄入系統,整條總裝線體智能檢測(CCD)防錯率達到100%,確保產品100%合格。
從2015年美的IH全智能電飯煲“鼎釜”在日本首發并返銷日本,到“洋電飯煲”神話徹底破滅,在中國制造的宏大故事里,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的轉型,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民族自信與國家實力的象征。十年時間斗轉星移,如今的中國家電、中國智造已不需要用“電飯煲”去證明其什么。但毋庸置疑,這小小電飯煲卻見證了“中國智造”的崛起。
Copyright ? 2022-2032 看報網 版權所有 郵箱:106291126@qq.com Powered by Eyou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