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歡迎訪問看報網(www.lv4444.com)官方網站
冬至后,隨之而來的小寒大寒,即將拉開臘月的序幕,在中國傳統節慶意義重大的一段時間再次到來,而對儀式感濃厚的中國人來說,這也意味著又到了吃餃子的旺季。對于中國家庭來說,現包餃子非常搶手,如果能吃到媽媽包的餃子,那一定是最美味的食品。雖然北方與南方對餃子的認知曾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曾經在北方人眼里,餃子可以是主食;而在南方人看來,餃子更類似于一種點心。但無論是主食還是點心,餃子這一食物在中國家庭的餐桌上的地位一直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手工水餃還是媽媽的味道,無一不是一種情緒價值的釋放,而對于漂泊在外的大部分人來說,一份熱氣騰騰的現包水餃,就是一盤值得咀嚼的思鄉時光。成立二十多年的東北老牌水餃喜家德,從開第一家店起,就堅持做健康美味的現包水餃,希望通過餃子的溫度,傳遞給遍布各地的中國胃一份來自舌尖的溫暖。
餃子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有深厚的歷史淵源,也有廣大消費基礎,在中國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史料中,秦漢時期已經有關于餛飩的記載,大約東漢時有了“月牙餛飩”,也就是最早的餃子雛形。直到唐代,餃子和餛飩才正式“分家”,自成一派。吃餃子成為習俗則是明清時形成的,明代已經有除夕之夜或大年初一吃餃子的習俗。
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餃”與“交”諧音,是喜慶團圓、吉祥如意的意思,預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運;另外,因為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不同節氣吃餃子有不同說法,中國人逢年過節愛吃餃子是習俗,更是一種情結,也是人們對生活美好期盼的一種寄托。民間有俗語,“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如倒著”,足以看出百姓對餃子的鐘愛。餃子不僅美味,而且制作簡單,有餡有皮就行了。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餃子越來越有“個性”,演變出各種地方類型,并在餡料、制作方法、吃法上,都有豐富的變化。從餡料和吃法上來說,餃子分素餡、肉餡、肉菜混合餡等。不同地區有各自的口味喜好,因而衍生出不同的吃法。
但隨著餐飲市場越來越趨向年輕化,90后和00后已經成為休閑餐飲和特色快餐的主流消費人群。而餃子因為發展時間久,在普通大眾心目中留下的是傳統、儀式、親情、思念這類比較沉的印象,傳統餃子需要更多年輕化的表達,如何把餃子通過年輕人喜愛、可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以及考驗創新能力的事情。
開店超700家,員工過萬人,來自東北小鎮鶴崗的“餃子大王”喜家德正在逐漸把一個特色主食推向全國市場。喜家德品牌創始人兼董事長高德福說:“每家企業只要找到自己的屬性,然后建立一套自己的游戲規則和機制,就都有成功的可能。”從東北出來的水餃品牌,為愛吃餃子的中國人帶來了健康美味的傳統水餃,并在全國的線下門店開設了明檔廚房,向顧客保證原料的新鮮、水餃的現做。同時,喜家德品牌在制作餡料時堅持不使用醬油,選擇比普通醬油貴一倍的白醬油對豬肉進行調味,堅持讓顧客看到新鮮的餡料。另外,喜家德將水餃包成了一字型長條狀,以便了顧客在咬一口后能看到餡是否新鮮,放心食用。
作為具有超高國民認知度和廣闊市場空間的傳統食物,面對主消費群體的更迭、新消費場景的出現和加速變化的市場,餃子類餐飲品牌應該結合現在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結合口味與營銷新方式,在現代餐飲生活中開辟更廣闊的空間。
Copyright ? 2022-2032 看報網 版權所有 郵箱:106291126@qq.com Powered by Eyou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