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歡迎訪問看報網(www.lv4444.com)官方網站
「 一噸風景 」
A SCENIC SPOT
王海龍作品展
2025年3月8日 15:00
即將在杭州市中心美術館啟幕
- 關于展覽 -
藝術家王海龍以"風景"為支點,撬動當代視覺認知的深層結構。本次展覽「一噸風景」既是其標志性創作序列的集大成呈現,亦是以杭州山水為經緯編織的時空劇場——從懸浮的森林幻境到蛇形輪回裝置,從像素化自然的鏡面對稱到現成品的物質寓言,展覽以多重維度重新定義"風景"的計量單位。
空間拓撲:
風景的懸浮與折疊
展廳入口處,九幅巨幅油畫裝置以15°傾角懸浮于半空,構成《虛數森林》。觀眾穿行時,碎片化的松針、苔痕與電子色光在視角切換中重組為連續影像,混凝土展廳被拓撲成流動的山谷。這種"動態平面"的造景術,恰是藝術家"一噸風景"系列的核心理念——以點的量子化筆觸解構傳統風景范式,在鏡面對稱的虛實褶皺間,稱量自然、文明與數字幽靈的質量守恒。
核心裝置:
風景后的時空修行場
作為展覽中樞的《風景后的風景》裝置,以兩扇門與蛇形管道構建生命維度坐標系。第一扇門中的36幅明信片繪畫,將靈隱寺禪意、西方藝術史切片與城市微觀敘事熔鑄成記憶的晶體;第二扇門內燃燒的紅黃光譜,則通過顏料物質性對抗記錄存在的灼痕。366段鍍鋅鋼管組成的"時間脊椎"暗合生肖蛇年的輪回隱喻,使觀展行為本身成為穿梭三世因果的修行。
藝術家立場:
在撕裂處編織經緯
作為"林風眠創作金獎"得主,王海龍始終游走于多重認知系統的交界帶。展覽中,數碼像素與油畫筆觸在鏡面對稱中媾和,現成品的物質性與架上繪畫的精神性彼此質詢,電子虛擬的冷光與原始靈性的溫度在展廳中形成微妙的電勢差。這種"隨性而為"的創作哲學,實則是以個體經驗縫合被技術、時空與意識形態撕裂的世界圖景——每一噸風景的重量,都是藝術家投擲向認知深淵的錨點。
展陳設計暗線:
杭州山水的賽博顯影
展廳中將懸吊裝置折射為無限延伸的數字山水;《虛數森林》中隱藏的宋畫皴法筆意,與蛇形管道上的《周易》卦象形成跨時空對話;而在卡片背后隱藏著城市風景角落中各樣的芬芳。這場在杭州中心美術館發生的展覽,恰似一枚嵌入城市神經系統的芯片,在古典與未來、物質與數據的共振中,重寫"風景"的當代定義。(展覽每日限流366人,呼應蛇形裝置366段鋼管的時間密碼,需預約觀展)
以"噸"為計量單位,王海龍稱量的從不是顏料與畫布的物理質量,而是風景在當代認知系統中不斷坍縮與膨脹的精神密度。當觀眾離開展廳時,手機里新增的36克數據內存,或許就是被重新校準的世界重量。
王海龍的風景與山水構筑了屬于他自己的那一片心境與獨特的藝術表現與藝術思考,化為這個時代青年藝術創作的一片未來世界景觀。
—— 井士劍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原繪畫藝術學院副院長
王海龍作品展「一噸風景」學術主持
王海龍持續近十年的風景系列,以別具一格的藝術視角,以杭州這片充滿詩意的大地出發,從寧靜悠遠的富春山居,到茶香四溢的隱閑居社;從瀲滟迷人的西湖,到波瀾壯闊的錢江,每一處勝景都在他的畫筆下聚成永恒與靈動的世界。
—— 王 巖
中心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學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媒體城市研發中心策劃總監
王海龍作品展「一噸風景」出品人
王海龍的"一噸風景"繪畫裝置,是他將傳統風景繪畫的"對象化寫生"轉化為一種"圖型化(schema)生成"的嘗試,也是他將繪畫拓展至鏡像空間以及多維空間的實驗。王海龍風景中重要的視覺元素,如林木、植物、水波等,已經不再是基于感性直觀的自然主義摹寫或是浪漫主義的"情動",而是仿佛與人們某種先天的心理圖型相對應,在先驗范疇領域建立起的新秩序。他的風景繪畫中不時介入的幾何形體與抽象線條可能正是一種暗示,這種嘗試正和康德意義上"形象的綜合" (tigurative synthesis)有著某種隱蔽而潛在的關聯。
—— 鄭 聞
策展人
王海龍作品展「一噸風景」藝術總監
王海龍恰恰以虛構、幻像的圖層構造,消解了繪畫與"真實"、人與自然二元對立的沮喪情結。從自然對象轉向符號,由一階風景轉向二階風景,這是王海龍風景圖像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性。
—— 黃 石
王海龍作品展「一噸風景」策展顧問
王海龍,山東青州人,2007年進入中國美術學院就讀,先后獲得公共美術學士,油畫系碩士學位。現工作、生活于杭州。
他的作品曾兩次獲中國美術學院林風眠創作金獎(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2014年獲M50年度全國青年藝術家新銳獎銅獎(M空間,上海),2012年獲新星星藝術節藝術大獎(三川美術館,南京)。作品曾在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展覽,被眾多名人追捧收藏
「 一噸風景 」
A SCENIC SPOT
——
風景后的風景
后風景時代的鏡象藝術
王海龍作品展
展覽開幕時間:
2025年3月8日 15:00
展覽日期:
2025.3.8 - 2025.4.8
展覽地點:
中心美術館
杭州市拱墅區展覽東路150號 杭州中心L3
協辦單位:中國美術學院藝術教育基金會
支持單位:中國美術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
中國美院校友會
展覽執行:中心美術館團隊
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
策劃團隊:
于傲男 戴千惠 徐小鋼
唐晏旭 夏釧越 李秦鑫
主辦:中心美術館
Copyright ? 2022-2032 看報網 版權所有 郵箱:106291126@qq.com Powered by EyouCms